陕西省西安市的安葬习俗源远流长,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。西安作为古代“周礼”的发源地,其丧葬礼仪在《仪礼》中有详尽的记载,并在民间尤其是农村地区得以传承。
1. 烧七:西安地区的丧葬习俗中,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,每期七天,据说是为了给死者超度。从死者卒日算起,丧家每隔七天举行一次烧纸祭奠,共有七次,俗称“烧七”。其中,“三七”和“五七”是比较重要的日子。
2. 大殓:死者入棺时,孝子们不能把泪水滴在亡人身体和棺木上,以免亡者亡魂不安。合上棺盖钉铁钉时,孝子和亲属会嚎哭痛叫“躲钉、躲钉”。大殓后孝子要再次烧纸祭奠。
3. 成服:入殓后,子女及近亲要在灵前穿孝服,即“成服”。孝服按古礼规则,以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五个等级。斩衰用粗麻布,左右和下边不缝,只有儿子、未嫁女对父母、媳妇对公婆、承重孙对祖父母、妻对丈夫穿斩衰,戴大孝。
4. 周至龙灯: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,还有一种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民间社火——周至龙灯。起源于东汉初年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表现形式粗犷豪放、刚柔相济,锣鼓喧天、热闹非凡。
这些习俗体现了西安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者的尊重,同时也反映了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。
更新日期:2019-02-17 07:31
编辑:西安墓地 信息来源:网络
说明:内容价格仅供参考,实时价格来电咨询。